夫子的考驗
關燈
小
中
大
夫子的考驗
紙窗外糊著薄薄的一層霧氣,內壁凝著晶瑩的水珠,天剛朦朦亮,淩晨的風還未褪去夜的涼。
屋內不知何時多了個火盆,木炭上燃著的火星還未全部滅去。
昨天晚上睡在炕上,忽地覺得很涼,李珩弓著身子蜷縮在薄褥子下,家裏的火盆只有一個,他惦記著婉兒和喜娘,便早早地生起火來將內屋烘得暖暖的。他不是沒挨過凍,再挨一次也沒關系。
窗戶還有些漏風,被吹得呼呼作響,李珩將褥子蓋住了腦袋,裹成毛毛蟲,只覺得腦袋昏昏沈沈的,眼皮沈重地耷拉下來。
受到生物鐘的影響,次日,李珩還是早早地從炕上爬了起來,地板上還擱置著一個火盆,他晃了晃腦袋,一陣眩暈感撅住他。
再三確認,地上的火盆確實是他家裏唯一的火盆。莫不是喜娘放過來的?
看來日後還是不能逞強,這畢竟是具孩子的身體,免疫力自然不強,這下大概是染上風寒了,嗓子也幹癢的很。
拖著搖搖欲墜的身子走到竈房,李珩方想舀水先簡單地洗漱一下,再去給自己熬一碗姜湯暖暖胃,驅驅寒氣。
卻見喜娘正坐在矮凳上,把著火候,爐子裏塞著幾根木柴,燒的正旺,上面架著一口鍋,鍋蓋子被鍋內洶洶的白霧沖地向外顫動,一股誘人的香味順著空氣傳過來,李珩的肚子咕嚕嚕地叫動。
都說染了風寒的人,食欲不振,胃口是沒有的,肚子卻也是餓的。
喜娘用火鉗調整爐子內木柴的分布以確保木柴均勻燃燒,避免形成死角,導致火勢不均或熄滅,而後她偏過頭來,看向李珩,神情染著幾分憂慮,從她這個角度看來,李珩的面部煞白的很。
還好她多留了個心眼,就怕火爐子起不了用,便早早地起床給孩子熬了蔥白粥,這蔥白粥是蔥白加生姜片配著梗米做的,味道清淡,適合食欲不癥的人食用,且蔥白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的功效,生姜也有溫中解寒的作用,兩者都有益於緩解癥狀。
“快快先洗漱了,鍋裏有熱乎的蔥白粥,喝了暖暖胃。”喜娘柔聲道,語氣帶著焦急。
李珩點了點頭,張口說話,卻發現喉嚨仿若黏住了似的,堵的說不出話來,擠出來的聲音也帶著厚重的鼻音。
這下可真是遭了罪了,怕是一天的嗓子都得是啞的,這定然是不能在去趕墟了,還在他遲疑不決之際,喜娘卻先一步開口,“你這樣子定然是趕不了墟了……她頓了頓,深吸了一口氣,眼神煥發著柔和卻堅定的光芒,“我去。”
曾經只是說出這句話,都要在腹裏打好幾次稿子,如今卻是半分耽擱不得。
她只需要向前邁出一小步,外面的世界並不像她想的那麽可怕,她若真心想要護著兩個娃娃,便遲早要去接觸社會。
喜娘將手掩在袖子下,握成拳頭狀,指甲緊緊地掐入手心,脆弱的皮膚被掐破了,滲出血來,強烈的刺痛感逼得她足夠保持清醒。
這一次,李珩沒有拒絕她,“你去。”
啞的不成樣子的一句話,卻鼓舞了喜娘。
見烏雲密布,知山雨欲來是必然,既然已知山雨一定會降臨,與其一味地祈禱天晴,不如未雨綢繆。
該要走的路,不管再難,也擺脫不了,若那時,她能夠與過去的自己釋懷,李珩為她感到高興;若是不能,那也無需一定要追求所謂地釋懷,待在自己的舒適圈未必就是一種錯誤的選擇。
總之,小家雖破卻總為喜娘敞開大門。
一碗蔥白粥下肚,李珩覺得渾身都舒適了,頭腦也不再那般暈乎乎的了,雖然嗓子還是幹癢的,不過這點小病造不成什麽大事,李珩覺得自己又能幹活了。
喜娘麻利地將好些個竹簍子搭在一起,又往裏面放了些自己閑暇時編的竹促織,竹蜻蜓,再小心地將裝有天麻的麻袋子放在了裏面,便同李珩告別了離去。
李珩餵過婉兒喝奶後,太陽也不疾不徐地倚著藍天白雲攀著高兒懸於天幕,再次發著耀眼的光芒。
雄雞報曉,村子裏的人趕墟的趕墟,幹農活的捯飭農活,男女老少人人各司其職,各得其所。
秋娘子的家離李珩家不遠,知道秋娘子今日得有空閑,李珩將婉兒交與秋娘子照料。
臨走前,婉兒張著小嘴巴,咿咿呀呀地同李珩揮舞雙手,小表情萌萌的,十分可愛。
李珩知道這是婉兒在表達自己的不舍之情,朝婉兒笑了笑,“婉兒乖,哥哥幹完活就回來接你。”
婉兒樂呵呵地也笑了,又是一番咿咿呀呀。
李珩回到家中,用扁擔挑起木桶,向村裏頭的小溪邊走去。
他每個桶裝的水都不多,他不是自不量力,對自己的身體情況也有認知,知道挑太多水,他是不行的。
這對於一個身體抱恙的八歲小孩來說,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好在小溪的位置離田地不遠,反反覆覆來回幾趟,中間也停下來歇息了好幾次,總算是把豌豆地給從頭到尾,潤濕了一遍,保持土壤的濕潤有助於豌豆種子的發芽和幼苗的生長。但是要註意的是,要避免積水,水分過多會導致土壤排水不良,引起根系腐爛。
來田地幹活的不只李珩這麽一個小孩,還有李三嬸子家的狗蛋兒,狗蛋兒只有五歲,甚至比他還小了三歲,卻也下田幫襯著幹些簡單活計。
村裏的孩子大多懂事,這樣的孩子自小便經受了風吹雨打,有著一身子的使不完的勁兒。
曾經有人這樣評價過李珩,“像是蒲公英的種子,即使於人世間浮沈漂泊,卻有野蠻的生命力,所落之處,無論巖石峭壁還是裸露火山巖,總能於絕境中拔出一線生機。”
如今這樣的一句話,同樣適用在白雲屯的孩子們身上。
等一切都忙得差不多時,已經快到晌午飯的節點了,今日來的匆忙他沒有準備幹糧,李珩收拾物什準備回家,卻被李三嬸子叫住,“珩娃娃,過來哩,嬸子請你吃餅子。”
李珩頓了頓足,李三嬸子挎著竹籃子和狗蛋兒往這邊走來,李三嬸子從竹籃子裏拿出一個層次分明,在面皮中夾入肉末、蔥花的籠餅。
籠餅又稱蒸餅,炊餅,它的制作方法是將面團搟成薄片,然後放在特制的蒸籠裏蒸熟,嘗起來口感柔軟獨具風味,且制作快捷,成本低,廣受農戶們的喜愛,早上做好,不僅可以搭配著米粥一塊吃,餘下的還可攜帶到田間作晌午飯。
三人待在樹蔭下,享用響午飯,初春的田野地,舉目望去,一覽無遺,白雲山就在前方,此起彼伏的山脈摻天而長,刺破雲霄。
視野極其開闊,疲憊感在自然的湛凈靈明中得到緩解,偶爾會刮來一兩絲習習涼風,身子是舒展的,草地是綿軟的,樹蔭是陰涼的,愜意有餘。
狗蛋兒要去私塾那兒接哥哥李瀟放學。李瀟今年十一歲在經班就讀,狗蛋兒平日裏除了幫襯家裏幹點農活,便也無事可幹,每天最大的快樂便是同李瀟一塊兒玩,哥哥李瀟知道很多民間異聞,狗蛋兒總是纏著哥哥給他講故事,兩兄弟雖然差了六歲,關系卻好得很。
李珩本來就打算要去李夫子的私塾探探情況,現在正好一路過去了。
走在田壟上,五歲的狗蛋兒小嘴“巴巴巴”地說個不停,田間的熱浪來襲,狗蛋兒的小臉蛋被烘烤得紅撲撲的,像熟透了的山桃子似的。
他的眼睛亮晶晶的,走起路來也渾身輕松,足以見心情雀躍,“珩哥哥,等我年歲到了,我也要去讀書,像阿兄一樣,知道很多的知識,我要收集一大堆的民間故事,分享給我的好朋友們。”
狗蛋兒太過興奮,眼睛沾在李珩身上,顧不著看路,差點一腳踩空,跌進泥巴地裏,李珩一把揪出他的後衣領子,堪堪將他拽住,接過狗蛋兒的話,“等你讀多了書,走出白雲屯,外面還有更多的故事等著你。”
狗蛋兒睜大炯炯有神的黝黑眸子,凝視著李珩,“珩哥哥,白雲屯的外面是什麽樣子?”狗蛋兒握住李珩的手,不經意地使著勁兒,仰著小臉,憧憬而又緊張。
李珩擇掉狗蛋兒鳥窩似的亂蓬蓬的烏發上的一片落葉子,視線從高邈的湛藍色天空移到狗蛋兒充滿熱情的眼睛裏。
“等你出去了就知道了,所以狗蛋兒要好好讀書才是。”
狗蛋兒高興地應允,點頭如蒜,“狗蛋兒要好好讀書!”
狗蛋兒要好好讀書,李珩也要好好讀書。
李夫子延講了,因為今日要抽背,私塾裏十一個經班的孩子只有兩個背出了《采薇》,可獨獨這篇《采薇》他教了不下四天,能背下來的兩個人,一個是班裏成績第一的李瀟,另一個是李大寶,不過都磕磕跘跘的 ,勉強算是過關。
叫他有意外之喜的是,平日經班裏每次背書必上罰抄名單的李大寶,竟然背出來了。
李大寶昂首挺胸,對著李夫子道:“夫子這次不要再讓大寶罰抄了,大寶背出來了!。”
李文欲哭無淚,平日裏他也沒有總是叫這群孩子們罰抄,不會背的才抄,這下怎麽弄的他跟個可怖的閻王似的,
畢竟李大寶表現不錯,李文耐著性子回道:“早知如此,你好好背書,就不用罰抄了。”
李大寶神秘莫測地搖了搖頭,“不,俺一直都有認真背書,只是那書裏的文字就跟個小蝌蚪似的到處游來游去,實在不入腦,這次多虧了珩娃娃,我才知道原來背書還能這般容易。”
李文跳過李大寶發牢騷的部分,精準地抓住兩個關鍵詞,“珩娃娃?容易?”
“咳,咳。”李大寶裝腔作勢地咳了咳,“這個嘛……”
李文打住了他的演戲環節,呵斥道:“不說,就去罰抄。”
李大寶瞬間安分了,一口氣全都道出原委:“秀娘家的李珩,夫子不知道嗎?才八歲,就這般厲害了。”
李文挼了挼花白的胡須,嘆了口氣,原來是那個孩子,李文知道李珩的爹,李建峰,那位後生本來資質不錯,是個讀書的料,哪成想身子骨那般的虛弱,屬實可惜了。
知道是李建峰的孩子,李文便沒有過多的驚訝了,轉念又一想,“你說那孩子幾歲?”
“八歲啊?怎麽了夫子。”
“八歲!”
李文眉峰緊蹙,八歲的孩子比他這兒蒙班最小的孩子還要小,蒙班的孩子還在識字的啟蒙階段,學的是《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等基礎類讀物。
等識字和閱讀能力到了一定程度後,李夫子會給蒙學子安排考試,考試通過了便代表有了升入經班繼續學習的可能,考試不過的,便要繼續待在蒙班打基礎。
李文想過在李建峰的影響下,李珩定然有幾分李建峰的風骨,要比普通孩子聰慧些,只是沒想到這孩子的聰慧似乎超出了他的預料。
照李大寶那樣說,這八歲的娃娃李珩不獨是記憶力好,還會綜合多方面去理解《采薇》的大義,更能將自己對經義的大義闡述理解通透,做到得之於心,行之於言,便是很多的學子終其一生都無法達到的境界,而達到這種境界的人正是朝廷所需要的人才。
狹小的屋子並不涼快,甚至讓人熱得發慌,李文的額頭冒著豆大的汗珠,一綹綹鬢發黏在一起,打著結兒,卻驚覺渾身的血液都涼透了,繼而,另外一股十幾年未曾有過的熱血如同翻滾的大波大潮般將他泯滅的希望平地激起。
白雲屯要變天了……
“阿兄!”
私塾下了學,狗蛋兒迫不及待地朝李瀟走去,生性好動的小崽子,為了接阿兄放學,也耐著性子在窗外等了好一陣子,乖乖地蹲著也不說話,生怕吵到裏面的學子上學。
墻上開了一扇小窗,夫子的聲音洪亮有力,李珩能清楚地聽到,起初他們到的時候,李夫子剛好講到《詩》中的《葛覃》,“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於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像是再次回到了前世的課堂一般,這種感覺很奇妙,李珩不由自主地便跟著背誦下去,他對這首詩很熟稔,“葛之覃兮,施於中谷 ,維葉莫莫,是刈(yì)是濩(huò) ,為絺(chī)為绤(xì),服之無斁(yì)……”
這是一首讚美勞動的詩歌。
詩中的生僻字多,對於這群年紀不大的鄉村孩子來說,先別提背誦,讀順口都有點困難,所以李夫子教的很慢,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逐字逐句的解釋意義,從讀音到字意在落實到句意和篇章意上,雖說過程是枯燥了些,對於打基礎來說卻是必要的。
可惜,還沒教完,李夫子就開始了抽背,抽的正是他教李大寶背的《采薇》,聽到大寶大差不差地將整首詩背出來時,李珩為他感到高興,哪有什麽天生的笨蛋,努努力就算基礎差點也能步步緊逼。
等李夫子宣布下課,狗蛋兒便趕緊地拉著李珩的手,往私塾內走去。
梁化年,大齊國的皇帝格外地重視科舉對於國家選拔人才的必要作用,在全國內大興科舉之風。
齊帝對科舉的士子籠以利祿,士子凡通過院試考為秀才者,就可免其家二丁之役;若是廩膳生(即府學,州學,縣學的學子),每月還有廩米一石。且若中為舉人、進士,則可以選官,尤其是進士,幾乎把持朝廷所有的要職。
科舉不論家世,這也就使得貧寒子弟有機會改變命運,因而這一政策一出,大齊國科舉人數直線上升,打破以往歷代科舉最高紀錄。
村長李大成很重視村裏的教育,若是白雲屯能出一個進士,那對於全村來說無疑是個百年難遇的大事,很有可能能因此改變白雲屯落後的處境。實在不行,哪家出個秀才也好,能夠免除兩個人丁的徭役,投入到農業生產工作中,對於他們這些農民來說,也是減輕了一筆重大的負擔。
於是李大成便夥同村人出資建了這個簡陋的私塾,面積不大,裏面擺著十一套木桌椅。
村子人數不多,凡是家裏有點錢的,便將孩子送到私塾這兒來上學。
只是這麽多年來,甭提秀才,白雲屯的孩子們還沒有一個能摸到院試的門檻的,這就讓白雲屯的鄉親們都十分發愁。
難不成,他們白雲屯天生就沒有科舉的命?
“珩娃娃!俺正說到你呢?你怎地來了?”李大寶朝李珩快步走來,很突然的一把抱住李珩,“俺,俺背出來了!”
李珩被抱得喘不過氣來,使勁把他推開,“你先松開,我知道你背出來了,我都聽到了,不過有必要提醒你一句。”
李珩扯了扯嗓子,他的嗓音仍舊是幹啞的,聽著像是卡了沙礫似的,“是‘豈敢定居,一月三捷,不是‘一日三捷’。”
“還有前面那句是‘載饑載渴’,後面才是‘載渴載饑’你這兩句背反了。”
李大寶哽咽了,平生難得的一次羞赧地想立馬變成鼴鼠,挖個地洞把自己藏起來。
“下次……下次我能背得更好!”
李珩頗有一番老成夫子氣韻似的,讚同地點了點頭。
在一旁看著的李夫子一直沒有說話,靜靜地觀摩全局,眼裏卻時不時閃過一絲驚喜的光芒,好久沒有見過這般有靈氣的學子了。
等二人講完,他才走向前去,仔細打量李珩,“你就是李珩?”李夫子上下挼著胡須,不緊不慢地道來。
李珩恭敬地朝李夫子雙手合十,身子微微傾斜作了個標準的揖禮。
李文頗為滿意地欣賞眼前的這位俊俏且知禮數的後生,“你會背《采薇》?”
“家父讀書時,後生偶習得微毫之末,只是點牛馬功夫,不敢稱會。”
李文瞇著細長的眸子,繼而問:“可曉得‘徹者徹也,助者藉也。’是為何意?”
這是嘉慶十年,惠陽縣縣試的一道《四書》題,如果說先前《采薇》得以會背誦和理解,可能存在李建峰的因素,那麽這道題出的時候,李建峰已不在人世,則純純考驗李珩個人的學識,李文倒要見識一下這孩子究竟是否人中龍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紙窗外糊著薄薄的一層霧氣,內壁凝著晶瑩的水珠,天剛朦朦亮,淩晨的風還未褪去夜的涼。
屋內不知何時多了個火盆,木炭上燃著的火星還未全部滅去。
昨天晚上睡在炕上,忽地覺得很涼,李珩弓著身子蜷縮在薄褥子下,家裏的火盆只有一個,他惦記著婉兒和喜娘,便早早地生起火來將內屋烘得暖暖的。他不是沒挨過凍,再挨一次也沒關系。
窗戶還有些漏風,被吹得呼呼作響,李珩將褥子蓋住了腦袋,裹成毛毛蟲,只覺得腦袋昏昏沈沈的,眼皮沈重地耷拉下來。
受到生物鐘的影響,次日,李珩還是早早地從炕上爬了起來,地板上還擱置著一個火盆,他晃了晃腦袋,一陣眩暈感撅住他。
再三確認,地上的火盆確實是他家裏唯一的火盆。莫不是喜娘放過來的?
看來日後還是不能逞強,這畢竟是具孩子的身體,免疫力自然不強,這下大概是染上風寒了,嗓子也幹癢的很。
拖著搖搖欲墜的身子走到竈房,李珩方想舀水先簡單地洗漱一下,再去給自己熬一碗姜湯暖暖胃,驅驅寒氣。
卻見喜娘正坐在矮凳上,把著火候,爐子裏塞著幾根木柴,燒的正旺,上面架著一口鍋,鍋蓋子被鍋內洶洶的白霧沖地向外顫動,一股誘人的香味順著空氣傳過來,李珩的肚子咕嚕嚕地叫動。
都說染了風寒的人,食欲不振,胃口是沒有的,肚子卻也是餓的。
喜娘用火鉗調整爐子內木柴的分布以確保木柴均勻燃燒,避免形成死角,導致火勢不均或熄滅,而後她偏過頭來,看向李珩,神情染著幾分憂慮,從她這個角度看來,李珩的面部煞白的很。
還好她多留了個心眼,就怕火爐子起不了用,便早早地起床給孩子熬了蔥白粥,這蔥白粥是蔥白加生姜片配著梗米做的,味道清淡,適合食欲不癥的人食用,且蔥白具有發散風寒、發汗解表的功效,生姜也有溫中解寒的作用,兩者都有益於緩解癥狀。
“快快先洗漱了,鍋裏有熱乎的蔥白粥,喝了暖暖胃。”喜娘柔聲道,語氣帶著焦急。
李珩點了點頭,張口說話,卻發現喉嚨仿若黏住了似的,堵的說不出話來,擠出來的聲音也帶著厚重的鼻音。
這下可真是遭了罪了,怕是一天的嗓子都得是啞的,這定然是不能在去趕墟了,還在他遲疑不決之際,喜娘卻先一步開口,“你這樣子定然是趕不了墟了……她頓了頓,深吸了一口氣,眼神煥發著柔和卻堅定的光芒,“我去。”
曾經只是說出這句話,都要在腹裏打好幾次稿子,如今卻是半分耽擱不得。
她只需要向前邁出一小步,外面的世界並不像她想的那麽可怕,她若真心想要護著兩個娃娃,便遲早要去接觸社會。
喜娘將手掩在袖子下,握成拳頭狀,指甲緊緊地掐入手心,脆弱的皮膚被掐破了,滲出血來,強烈的刺痛感逼得她足夠保持清醒。
這一次,李珩沒有拒絕她,“你去。”
啞的不成樣子的一句話,卻鼓舞了喜娘。
見烏雲密布,知山雨欲來是必然,既然已知山雨一定會降臨,與其一味地祈禱天晴,不如未雨綢繆。
該要走的路,不管再難,也擺脫不了,若那時,她能夠與過去的自己釋懷,李珩為她感到高興;若是不能,那也無需一定要追求所謂地釋懷,待在自己的舒適圈未必就是一種錯誤的選擇。
總之,小家雖破卻總為喜娘敞開大門。
一碗蔥白粥下肚,李珩覺得渾身都舒適了,頭腦也不再那般暈乎乎的了,雖然嗓子還是幹癢的,不過這點小病造不成什麽大事,李珩覺得自己又能幹活了。
喜娘麻利地將好些個竹簍子搭在一起,又往裏面放了些自己閑暇時編的竹促織,竹蜻蜓,再小心地將裝有天麻的麻袋子放在了裏面,便同李珩告別了離去。
李珩餵過婉兒喝奶後,太陽也不疾不徐地倚著藍天白雲攀著高兒懸於天幕,再次發著耀眼的光芒。
雄雞報曉,村子裏的人趕墟的趕墟,幹農活的捯飭農活,男女老少人人各司其職,各得其所。
秋娘子的家離李珩家不遠,知道秋娘子今日得有空閑,李珩將婉兒交與秋娘子照料。
臨走前,婉兒張著小嘴巴,咿咿呀呀地同李珩揮舞雙手,小表情萌萌的,十分可愛。
李珩知道這是婉兒在表達自己的不舍之情,朝婉兒笑了笑,“婉兒乖,哥哥幹完活就回來接你。”
婉兒樂呵呵地也笑了,又是一番咿咿呀呀。
李珩回到家中,用扁擔挑起木桶,向村裏頭的小溪邊走去。
他每個桶裝的水都不多,他不是自不量力,對自己的身體情況也有認知,知道挑太多水,他是不行的。
這對於一個身體抱恙的八歲小孩來說,是一項不小的挑戰。
好在小溪的位置離田地不遠,反反覆覆來回幾趟,中間也停下來歇息了好幾次,總算是把豌豆地給從頭到尾,潤濕了一遍,保持土壤的濕潤有助於豌豆種子的發芽和幼苗的生長。但是要註意的是,要避免積水,水分過多會導致土壤排水不良,引起根系腐爛。
來田地幹活的不只李珩這麽一個小孩,還有李三嬸子家的狗蛋兒,狗蛋兒只有五歲,甚至比他還小了三歲,卻也下田幫襯著幹些簡單活計。
村裏的孩子大多懂事,這樣的孩子自小便經受了風吹雨打,有著一身子的使不完的勁兒。
曾經有人這樣評價過李珩,“像是蒲公英的種子,即使於人世間浮沈漂泊,卻有野蠻的生命力,所落之處,無論巖石峭壁還是裸露火山巖,總能於絕境中拔出一線生機。”
如今這樣的一句話,同樣適用在白雲屯的孩子們身上。
等一切都忙得差不多時,已經快到晌午飯的節點了,今日來的匆忙他沒有準備幹糧,李珩收拾物什準備回家,卻被李三嬸子叫住,“珩娃娃,過來哩,嬸子請你吃餅子。”
李珩頓了頓足,李三嬸子挎著竹籃子和狗蛋兒往這邊走來,李三嬸子從竹籃子裏拿出一個層次分明,在面皮中夾入肉末、蔥花的籠餅。
籠餅又稱蒸餅,炊餅,它的制作方法是將面團搟成薄片,然後放在特制的蒸籠裏蒸熟,嘗起來口感柔軟獨具風味,且制作快捷,成本低,廣受農戶們的喜愛,早上做好,不僅可以搭配著米粥一塊吃,餘下的還可攜帶到田間作晌午飯。
三人待在樹蔭下,享用響午飯,初春的田野地,舉目望去,一覽無遺,白雲山就在前方,此起彼伏的山脈摻天而長,刺破雲霄。
視野極其開闊,疲憊感在自然的湛凈靈明中得到緩解,偶爾會刮來一兩絲習習涼風,身子是舒展的,草地是綿軟的,樹蔭是陰涼的,愜意有餘。
狗蛋兒要去私塾那兒接哥哥李瀟放學。李瀟今年十一歲在經班就讀,狗蛋兒平日裏除了幫襯家裏幹點農活,便也無事可幹,每天最大的快樂便是同李瀟一塊兒玩,哥哥李瀟知道很多民間異聞,狗蛋兒總是纏著哥哥給他講故事,兩兄弟雖然差了六歲,關系卻好得很。
李珩本來就打算要去李夫子的私塾探探情況,現在正好一路過去了。
走在田壟上,五歲的狗蛋兒小嘴“巴巴巴”地說個不停,田間的熱浪來襲,狗蛋兒的小臉蛋被烘烤得紅撲撲的,像熟透了的山桃子似的。
他的眼睛亮晶晶的,走起路來也渾身輕松,足以見心情雀躍,“珩哥哥,等我年歲到了,我也要去讀書,像阿兄一樣,知道很多的知識,我要收集一大堆的民間故事,分享給我的好朋友們。”
狗蛋兒太過興奮,眼睛沾在李珩身上,顧不著看路,差點一腳踩空,跌進泥巴地裏,李珩一把揪出他的後衣領子,堪堪將他拽住,接過狗蛋兒的話,“等你讀多了書,走出白雲屯,外面還有更多的故事等著你。”
狗蛋兒睜大炯炯有神的黝黑眸子,凝視著李珩,“珩哥哥,白雲屯的外面是什麽樣子?”狗蛋兒握住李珩的手,不經意地使著勁兒,仰著小臉,憧憬而又緊張。
李珩擇掉狗蛋兒鳥窩似的亂蓬蓬的烏發上的一片落葉子,視線從高邈的湛藍色天空移到狗蛋兒充滿熱情的眼睛裏。
“等你出去了就知道了,所以狗蛋兒要好好讀書才是。”
狗蛋兒高興地應允,點頭如蒜,“狗蛋兒要好好讀書!”
狗蛋兒要好好讀書,李珩也要好好讀書。
李夫子延講了,因為今日要抽背,私塾裏十一個經班的孩子只有兩個背出了《采薇》,可獨獨這篇《采薇》他教了不下四天,能背下來的兩個人,一個是班裏成績第一的李瀟,另一個是李大寶,不過都磕磕跘跘的 ,勉強算是過關。
叫他有意外之喜的是,平日經班裏每次背書必上罰抄名單的李大寶,竟然背出來了。
李大寶昂首挺胸,對著李夫子道:“夫子這次不要再讓大寶罰抄了,大寶背出來了!。”
李文欲哭無淚,平日裏他也沒有總是叫這群孩子們罰抄,不會背的才抄,這下怎麽弄的他跟個可怖的閻王似的,
畢竟李大寶表現不錯,李文耐著性子回道:“早知如此,你好好背書,就不用罰抄了。”
李大寶神秘莫測地搖了搖頭,“不,俺一直都有認真背書,只是那書裏的文字就跟個小蝌蚪似的到處游來游去,實在不入腦,這次多虧了珩娃娃,我才知道原來背書還能這般容易。”
李文跳過李大寶發牢騷的部分,精準地抓住兩個關鍵詞,“珩娃娃?容易?”
“咳,咳。”李大寶裝腔作勢地咳了咳,“這個嘛……”
李文打住了他的演戲環節,呵斥道:“不說,就去罰抄。”
李大寶瞬間安分了,一口氣全都道出原委:“秀娘家的李珩,夫子不知道嗎?才八歲,就這般厲害了。”
李文挼了挼花白的胡須,嘆了口氣,原來是那個孩子,李文知道李珩的爹,李建峰,那位後生本來資質不錯,是個讀書的料,哪成想身子骨那般的虛弱,屬實可惜了。
知道是李建峰的孩子,李文便沒有過多的驚訝了,轉念又一想,“你說那孩子幾歲?”
“八歲啊?怎麽了夫子。”
“八歲!”
李文眉峰緊蹙,八歲的孩子比他這兒蒙班最小的孩子還要小,蒙班的孩子還在識字的啟蒙階段,學的是《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等基礎類讀物。
等識字和閱讀能力到了一定程度後,李夫子會給蒙學子安排考試,考試通過了便代表有了升入經班繼續學習的可能,考試不過的,便要繼續待在蒙班打基礎。
李文想過在李建峰的影響下,李珩定然有幾分李建峰的風骨,要比普通孩子聰慧些,只是沒想到這孩子的聰慧似乎超出了他的預料。
照李大寶那樣說,這八歲的娃娃李珩不獨是記憶力好,還會綜合多方面去理解《采薇》的大義,更能將自己對經義的大義闡述理解通透,做到得之於心,行之於言,便是很多的學子終其一生都無法達到的境界,而達到這種境界的人正是朝廷所需要的人才。
狹小的屋子並不涼快,甚至讓人熱得發慌,李文的額頭冒著豆大的汗珠,一綹綹鬢發黏在一起,打著結兒,卻驚覺渾身的血液都涼透了,繼而,另外一股十幾年未曾有過的熱血如同翻滾的大波大潮般將他泯滅的希望平地激起。
白雲屯要變天了……
“阿兄!”
私塾下了學,狗蛋兒迫不及待地朝李瀟走去,生性好動的小崽子,為了接阿兄放學,也耐著性子在窗外等了好一陣子,乖乖地蹲著也不說話,生怕吵到裏面的學子上學。
墻上開了一扇小窗,夫子的聲音洪亮有力,李珩能清楚地聽到,起初他們到的時候,李夫子剛好講到《詩》中的《葛覃》,“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於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
像是再次回到了前世的課堂一般,這種感覺很奇妙,李珩不由自主地便跟著背誦下去,他對這首詩很熟稔,“葛之覃兮,施於中谷 ,維葉莫莫,是刈(yì)是濩(huò) ,為絺(chī)為绤(xì),服之無斁(yì)……”
這是一首讚美勞動的詩歌。
詩中的生僻字多,對於這群年紀不大的鄉村孩子來說,先別提背誦,讀順口都有點困難,所以李夫子教的很慢,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逐字逐句的解釋意義,從讀音到字意在落實到句意和篇章意上,雖說過程是枯燥了些,對於打基礎來說卻是必要的。
可惜,還沒教完,李夫子就開始了抽背,抽的正是他教李大寶背的《采薇》,聽到大寶大差不差地將整首詩背出來時,李珩為他感到高興,哪有什麽天生的笨蛋,努努力就算基礎差點也能步步緊逼。
等李夫子宣布下課,狗蛋兒便趕緊地拉著李珩的手,往私塾內走去。
梁化年,大齊國的皇帝格外地重視科舉對於國家選拔人才的必要作用,在全國內大興科舉之風。
齊帝對科舉的士子籠以利祿,士子凡通過院試考為秀才者,就可免其家二丁之役;若是廩膳生(即府學,州學,縣學的學子),每月還有廩米一石。且若中為舉人、進士,則可以選官,尤其是進士,幾乎把持朝廷所有的要職。
科舉不論家世,這也就使得貧寒子弟有機會改變命運,因而這一政策一出,大齊國科舉人數直線上升,打破以往歷代科舉最高紀錄。
村長李大成很重視村裏的教育,若是白雲屯能出一個進士,那對於全村來說無疑是個百年難遇的大事,很有可能能因此改變白雲屯落後的處境。實在不行,哪家出個秀才也好,能夠免除兩個人丁的徭役,投入到農業生產工作中,對於他們這些農民來說,也是減輕了一筆重大的負擔。
於是李大成便夥同村人出資建了這個簡陋的私塾,面積不大,裏面擺著十一套木桌椅。
村子人數不多,凡是家裏有點錢的,便將孩子送到私塾這兒來上學。
只是這麽多年來,甭提秀才,白雲屯的孩子們還沒有一個能摸到院試的門檻的,這就讓白雲屯的鄉親們都十分發愁。
難不成,他們白雲屯天生就沒有科舉的命?
“珩娃娃!俺正說到你呢?你怎地來了?”李大寶朝李珩快步走來,很突然的一把抱住李珩,“俺,俺背出來了!”
李珩被抱得喘不過氣來,使勁把他推開,“你先松開,我知道你背出來了,我都聽到了,不過有必要提醒你一句。”
李珩扯了扯嗓子,他的嗓音仍舊是幹啞的,聽著像是卡了沙礫似的,“是‘豈敢定居,一月三捷,不是‘一日三捷’。”
“還有前面那句是‘載饑載渴’,後面才是‘載渴載饑’你這兩句背反了。”
李大寶哽咽了,平生難得的一次羞赧地想立馬變成鼴鼠,挖個地洞把自己藏起來。
“下次……下次我能背得更好!”
李珩頗有一番老成夫子氣韻似的,讚同地點了點頭。
在一旁看著的李夫子一直沒有說話,靜靜地觀摩全局,眼裏卻時不時閃過一絲驚喜的光芒,好久沒有見過這般有靈氣的學子了。
等二人講完,他才走向前去,仔細打量李珩,“你就是李珩?”李夫子上下挼著胡須,不緊不慢地道來。
李珩恭敬地朝李夫子雙手合十,身子微微傾斜作了個標準的揖禮。
李文頗為滿意地欣賞眼前的這位俊俏且知禮數的後生,“你會背《采薇》?”
“家父讀書時,後生偶習得微毫之末,只是點牛馬功夫,不敢稱會。”
李文瞇著細長的眸子,繼而問:“可曉得‘徹者徹也,助者藉也。’是為何意?”
這是嘉慶十年,惠陽縣縣試的一道《四書》題,如果說先前《采薇》得以會背誦和理解,可能存在李建峰的因素,那麽這道題出的時候,李建峰已不在人世,則純純考驗李珩個人的學識,李文倒要見識一下這孩子究竟是否人中龍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